| 序号 | 
			漏洞类型 | 
			影响 | 
		
		
			| 1 | 
			对内存缓冲区内的操作限制不当         CVE-2016-2148 | 
			堆缓冲区溢出,攻击者可远程攻击客户端。 | 
		
		
			| 2 | 
			输入验证错误             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CVE-2016-7406 | 
			攻击者可在 Dropbear SSH 功能下远程执行任意代码。 | 
		
		
			| 3 | 
			缓冲区溢出、整数溢出等多重漏洞 
			CVE-2012-4412, CVE-2014-5119, 
			CVE-2014-9402, CVE-2014-9984, 
			CVE-2018-6485, CVE-2015-7547 
			CVE-2015-0235 | 
			攻击者可利用过时 GNU C 库 (glibc) 中的漏洞,进行多项远程操作,例如拒绝服务、执行任意代码等。 | 
		
		
			| 4 | 
			操作限制不当、不受控制的资源消耗、空指针引用、缓冲区溢出、越界写入、权限控制、跨站脚本等多重漏洞 
			CVE-2008-4609, CVE-2009-1298, 
			CVE-2010-1162, CVE-2010-4251, 
			CVE-2010-4805, CVE-2011-0709, 
			CVE-2011-2525, CVE-2012-0207, 
			CVE-2012-2136, CVE-2012-3552, 
			CVE-2012-6638, CVE-2012-6701, 
			CVE-2012-6704, CVE-2013-7470, 
			CVE-2014-2523, CVE-2015-1465, 
			CVE-2015-5364, CVE-2016-10229, 
			CVE-2016-3134, CVE-2016-4997, 
			CVE-2016-7039, CVE-2016-7117, 
			CVE-2016-8666, CVE-2017-1000111 
			CVE-2017-11176, CVE-2017-7618, 
			CVE-2017-8890, CVE-2019-16746, 
			CVE-2019-3896, CVE-2010-3848, 
			CVE-2012-0056, CVE-2010-2692 | 
			攻击者可利用过时 Linux 内核中的漏洞,进行多项远程操作,例如拒绝服务、发送大量数据来占用内存、提升权限、注入任意命令等。 | 
		
		
			| 5 | 
			使用硬编码的加密密钥 
			(“House of Keys”漏洞) | 
			攻击者可借助使用非唯一 X.509 证书和 SSH 主机密钥的内置设备,发起伪装攻击、中间人攻击或被动式解密攻击。 | 
		
		
			| 6 | 
			资源管理错误、缓冲区溢出、授权不当、输入验证错误等多重漏洞 
			CVE-2006-2937, CVE-2006-2940, 
			CVE-2006-3738, CVE-2009-3245, 
			CVE-2010-0742, CVE-2010-3864, 
			CVE-2010-4252, CVE-2012-2110, 
			CVE-2014-3512, CVE-2014-3567, 
			CVE-2014-8176, CVE-2015-0292, 
			CVE-2016-2108, CVE-2016-2109 | 
			攻击者可利用过时 OpenSSL 模块中的漏洞,进行多项远程操作,例如拒绝服务、执行任意代码等。 | 
		
		
			| 7 | 
			硬编码哈希密码 
			CVE-2016-8717 | 
			使用硬编码的加密密钥,会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设备的风险加剧。 | 
		
		
			| 8 | 
			认证命令注入 
			CVE-2021-39279 | 
			攻击者可利用专门编写的命令来提升权限,绕过操作系统的用户访问控制 | 
		
		
			| 9 | 
			通过操控配置文件,发起反射型跨站脚本攻击 
			CVE-2021-39278 | 
			攻击者可借助网络接口,向设备导入恶意配置文件。 |